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蓝十字脑科医院(筹)】科研创新工作喜讯不断,捷报频传。医院骨科副主任邢斐医生作为第一作者,参与研究的论文《Construction and analysis of a prognosticmodel for osteosarcoma based on lactatemetabolism-related genes》(基于乳酸代谢相关基因的骨肉瘤预后模型的构建与分析)于2024年3月26日在国际学术期刊《BMC Cancer》上在线发表(Published online:26 March 2024),并被SCI收录(2025年影响因子:3.4)。
《BMC Cancer》 是BioMed Central出版社旗下的一本开放获取(OA)期刊,创刊于 2001 年,专注于癌症研究的全领域,涵盖病理生理学、预防、诊断、治疗及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流行病学等方向。
▲ 邢斐主任相关研究刊发于《BMC Cancer》
《基于乳酸代谢相关基因的骨肉瘤预后模型的构建与分析》首次将乳酸代谢与骨肉瘤预后关联,构建的5基因模型(含促癌基因NHLRC2)具有高预测精度。高风险组免疫微环境特征提示乳酸代谢可能通过调节免疫逃逸促进OS进展。实验证实NHLRC2的促癌作用,为靶向治疗提供潜在靶点。
研究发现,基于LMRGs的风险模型能有效预测骨肉瘤患者预后,NHLRC2可作为潜在治疗靶点,为个体化治疗提供新方向。
作为该项研究主要参与者的邢斐主任2004年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曾就任于武警上海总队医院骨科,期间荣获三等功一次和嘉奖多次。他擅长各种创伤性外伤、各型肢体骨折的多维诊治;各种骨病如关节、脊柱退变性疾病及相关疑难病症的诊断和治疗。邢斐主任还热衷于科研创新工作,获得武警部队医学科研项目三等奖一次。
此次其参与的《基于乳酸代谢相关基因的骨肉瘤预后模型的构建与分析》亦被SCI收录。“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中文名:《科学引文索引》,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在1957年创办,与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组成世界著名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上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对论文作者来说,发表SCI论文需要应对非常严苛的限制和条件,具有相当高的学术专业门槛。
作为以“专家建院、技术立院、创新兴院”为发展方针,致力于创建现代化、国际化、专业化的脑科医院,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始终重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鼓励并支持各科室各部门开展科研工作,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医学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加强科研创新,推动学科纵深发展。医院先后设立学科建设专项基金,先后出台教学科研管理办法,设立院级科研立项课题、建立青年人才库等,为人才搭建成长平台,学术研究蔚然成风。
2019年以来,医院已累计有市级课题3项,区级课题2项,多中心合作课题9项,国际课题1项,累计发表SCI论文21篇,学科与科研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未来,医院还将持续加大投入,进一步推进学科建设向纵深发展,提高临床科室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上一篇:科研创新 捷报频传 ︱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内科任明博士学术论文再次被SCI收录 下一篇:没有了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科创工作捷报频传。近日,骨科副主任邢斐医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