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12月26日,圣诞节刚过,一年中最寒冷的一天,对于正在蓝十字脑科医院重症监护室住院的闵阿婆来说,却是格外特殊的一天。今天是闵阿婆92岁的生日,现在已经是老人在我们医院度过的第三个生日了。八楼ICU病房里一改往日忙...[详细]
随着天气转冷,脑血管病进入高发期。在脑血管意外中,脑动脉瘤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位居第三。脑动脉瘤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一旦破裂,后果非常严重。据统计,脑动脉瘤首次破裂死亡率为30%,再次破裂死亡率达60%-80%。因此脑动脉瘤...[详细]
11月10号,七楼神经内科办公室收到了一封病人手写的感谢信,文辞绵绵,对医院各位医生表示了真挚的感谢。尤其对神经内科的余志良主任和中医科的施晓霖博士精湛的医术和贵重的人品赞不绝口,在医患关系仍是话题的今天,其间流露的真情令人动容。 此信...[详细]
这是一位90后宁波女大学生徐燕(化名)的真实遭遇! 爱画画,爱打毛线,会做菜做饭,从小就聪明能干,亲戚人人夸赞; 2年前,大学一毕业,她带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家人的殷殷期望, 向往在魔都开启人生新的扉页; 她的人生原本有无限可能,...[详细]
脑血管瘤又称海绵状血管瘤,血管母细胞瘤,毛细血管血管瘤等,多发生在小脑,偶见于脑干和脊髓,是颅内血管病变中危险性极高的疾病,其危险为破裂出血。作为神经外科常见疾病,血管瘤一向是医学处理上的重难点。日前,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外科侯增欣...[详细]
李鲁萍医生:给予生命力量与保护 安静而沉闷的ICU重症监护室里,粗重又费力的呼吸声,浓痰卡在气道里的呛咳声以及监护仪器的滴滴声.......这便是李鲁萍倾尽心力的地方,常常被称为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李鲁萍是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外科ICU...[详细]
61岁女性,主因刺激性咳嗽伴左侧咽喉部间断性疼痛2年入院,入院后追问其疼痛性质为突发突止的放电样剧痛,疼痛位于咽后壁,影响进食,近1月来干咳频繁,完善相关检查后行左侧舌咽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术后上述症状消失。入院后头部影像学检查如下: ...[详细]
周鹿敏(左5)等人向蓝十字脑科医院赠送锦旗 刚刚闭幕的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从死亡之组以第四名堪堪出线,在淘汰赛接连上演逆转好戏,最终决赛以3-1击败塞尔维亚夺冠,再次展现了热血拼搏、创造奇迹的中国女排精神。同时,也让更多中国女排迷们怀...[详细]
我10年没见过这么大的脑肿瘤了......一场医生与脑肿瘤大博弈前后历经10个小时:局麻下行超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术+脑膜瘤供血动脉栓塞术,再全麻下行左侧颞底部巨大脑膜瘤切除术,当手术结束,周边供血动脉丰富、8*6cm 的巨大脑膜瘤被漂亮的全部切除,患者...[详细]
有人说,每一个新生儿都是上帝放在人间的天使,他们带着上帝的荣宠和恩惠来到人间。可是,小飞(化名)就却是被上帝遗忘的折翼天使,因为他出生不久就被发现患有肢瘫性脑瘫。家人希望能给他一个正常的童年生活,可四处求医未果,随着他年龄的增长病情却愈...[详细]
患者张某,女性,11岁(入院时年龄) 患者出生70天时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一次肢体抽搐,身体倾倒,头偏一侧,伴意识丧失,持续约2-3分钟后自行缓解。3天后出现双眼上视,愣神,持续约1分钟,缓解,未于抗癫痫治疗。1岁时,一次高热后,出现与第一次相同的...[详细]
患者赵某,男性,14岁(入院时年龄) 3年前开始出现发作性肢体抽搐,伴半身后仰,双眼上翻,偶有意识丧失,多数情况下不伴意识障碍,每次发作持续约1-2分钟,发作前无明显先兆,发作后头痛明显,早期未服药每月发作约1-2次,逐渐增多至每月发作约3-4次...[详细]